您所在的位置: 老河口网 > 城事 > 公告

2023年全市"稳预期、扩内需、促消费"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3-05-08 来源: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为更好稳定社会预期、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稳预期、扩内需、促消费”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函〔2023〕1号)要求,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快进,运用好“六个统筹”的方法论,推动各项“稳预期、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全面靠前发力,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为全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襄阳力量。

二、重点工作

(一)强信心、稳预期行动。着力解决信心不足、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等问题,切实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1.推动民企敢闯。持续办好"政企早餐会”“企业家日"等活动,让企业家在襄阳如鱼得水、如沐春风。组织2023劳动者之歌暨襄阳工业精神展演、第九届优秀企业家“金骆驼奖”表彰大会等活动,持续开展企业家"暖心工程",推荐参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湖北民营企业100强、湖北民营制造业100强等评选活动,公开发布襄阳民营企业100强、襄阳工业企业100强等名单,提升民营企业家的荣誉感、获得感和社会影响力。常态化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 理。扎实落实国家供销、投资审批制度和电力制度改革政策,进一步从政策、舆论等方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工商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等)

2.推动国企敢干。实施我市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市属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实现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优化市属国有企业考核办法,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襄阳日报社等)

3.推动外企敢投。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积极储备并按要求申报外贷项目,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外贷规划笼子。筹办境外推介活动,积极参加省级平台举办的招商推介活动,加大境外招商力度,力争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15%。(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招商局、人行襄阳市中支、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等)

(二)降成本、优环境行动。从供需两端发力、细化实化助企纾困政策,做到应延尽延、应免尽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4.持续做好惠企纾困。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襄政发2023〕4号〕,助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强援企稳岗、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应急转贷纾困等支持,严格落实中央、省租金减免、减税降费政策。建立健全"市级审核+分级推送"工作机制,提高税收政策的知晓率、覆盖率和精准率,确保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常态化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人行襄阳市中支、襄阳银保监分局汉江国投等)

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组织领导、信息直达、定期会商、联动督办四大机制,着力打造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的一流营商环境。制定并深入落实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用工、用能、物流、融资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督查,畅通营商环境问题反馈渠道,持续抓好正反典型。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擦亮襄阳营商环境品牌。(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6.加快帮扶企业成长。实施进规稳规企业成长突破计划,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0家以上。帮助企业拓宽市场,进一步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项目以及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超过前述金额的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预算总额的50%以上给中小企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

(三)扩消费、增活力行动。千方百计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11%,总量达到2255.7亿元。(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7.活跃消费氛围。以"荆楚购"和"欢GO襄阳·乐襄消费"为主题,动员各地组织具有区域特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消费节,助力商贸企业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做好消费券发放工作,带动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持续开展"知味襄阳"之"来襄必点"美食文化活动。组织新合作食品城、供销系统内各商超参加全国总社和湖北省政府名优农产品展销会及"年货节"等展示展销活动拓展农产品销售空间、提升名特优农产品知名度。加大电商平台销售力度,适时开展电商促销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等)

8.拓展消费场景。开展消费示范场景评选,加大我市4家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襄城北街、唐城景区、襄阳市华侨城奇幻度假区、枣阳汉文化产业园-汉街)支持力度,指导谷城星悦茂步行街603文创园、唐城唐人街积极争创省级特色商业街,通过示范引领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和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9.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支持新建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县城物流配送中心等商业基础设施。完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建制村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乡村振兴局、市邮政管理局等)

10.提振大宗消费。积极开展促进汽车消费活动,进一步优化调整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政策,助力我市汽车企业稳产扩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等)

11.促进新型消费。支持家政企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促进家政服务进社区,组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之社区家政服务中心试点项目建设。建设市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形成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服务网络及监管平台。引导电商新业态发展,积极参加电商节庆、展会活动,鼓励县(市、区)、开发区举办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元素贯穿促消费活动始终。(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等)

12.引爆文旅消费。抢抓文旅消费复苏机遇,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5%;开展“惠游湖北”消费券襄阳地区投放活动,发布15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线路,高规格举办第十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的支持作用。积极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农文旅活动,提升农村消费市场活力。(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等)

(四)稳楼市、化风险行动。因城施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在全省率先企稳、加快转型。(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13.稳市场。出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关政策,落实新发放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居民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政策,支持居民改善住房条件。采取购房补贴、支持人才购房、展销促销等措施,拉动住房费。(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人行襄阳市中支、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等)

14.化风险。做好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申请,发挥专项借款的撬动作用。细化完善保交楼项目一楼一策,推动已售逾期难交付项目建设交付。梳理化解已交房难办证楼盘,加快办理有关手续,做好交房能办证、交房快办证工作。按照市场化原则对专项借款支持项目提供新增配套融资支持,推动化解未交楼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行襄阳市支、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襄阳银保监分局等)

(五)扩投资、提质效行动。加大项目谋划力度,深入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储势能、利长远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15.抢抓政策机遇。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6亿元以上,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加快推进152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全力推进1937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全年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20个。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推动资金、土地、能耗、排放、配套设施等要素资源向重大项目倾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人行襄阳市中支、襄阳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汉江国投等)

16.加强基建投资。推动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守牢流域发展水安全底线。积极服务推动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襄阳段、引江补汉输水沿线补水工程建设。完成汉江堤防加固二期、引丹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推动唐白河、蛮河、南河3条重要支流和华阳河、大岗坡电力灌溉站、杨树3个灌区开工建设。完成8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城建计划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呼南高铁襄荆段、襄阳至宜昌高速公路、207国道襄阳市襄州至宜城段改建工程、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和绕城改线建设,完成国省道建设1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1000公里。全年新增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800个。(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汉江国投等)

17.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深度对接和融入全省“51020”产业集群,紧盯我市“14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目标,积极推动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焕发新动能,力争全年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等)

18.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资源综合利用、消费电子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化延链补链强链。出台促进产业链条韧性化提升攻坚突破相关政策,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委军民融合办等)

(六)稳就业、保增收行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19.稳岗促就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创新推出书记市长现场送+局长组团直播带岗服务,力争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0场以上。积极推进乡级"零工驿站"向较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城区零工聚集社区延伸,力争全年新建20家"零工驿站"。持续开"我兴楚乡·创在襄阳"系列返乡推介活动,挖掘更多襄商回乡创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乡村振兴局等)

20.聚才促发展。大力实施"才聚荆楚·智汇襄阳"工程,全年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5万人。积极推进落实“隆中人才支持计划",争取新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深入推进“新时代鲁班培育计划”,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开展职工培训和技能等级评价。拓展校企合作内容,鼓励在襄高校(技工院校)与企业开设“订单班”,并按规定给予订单企业培养补助。引导大型企业探索职工“新八级工”等级序列。(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

21.改革促增收。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优化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服务,形成公开发布、定向反馈与针对性指导相结合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服务,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健全完善职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总工会、市工商联等)

(七)增信贷、惠融资行动。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贷款440亿元。(牵头单位:人行襄阳市中支、襄阳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22.强化对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金融服务,落实《襄阳市金融领导小组关于加快发展襄阳科创金融的指导意见》(襄金组发〔2022〕6号),认真做好2023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申报工作。深化金融链长制,完善产业链重点核心企业名单制管理,加大对重点产业链支持。开展多层次政银企对接活动,推进金融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完善金融支持重大项目对接机制,做好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对接工作。(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人行襄阳市中支、襄阳银保监分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

23.强化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推进金融助企纾困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精准有力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强化科技赋能,充分发挥"汉江金服网上大厅"和“金融服务专区”线上+线下金融务平台功能,为实体企业提供24小时不打烊融资对接服务。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增信功能,推动"四补"机制以及尽职免责工作机制落地落实,推进“4321”风险分担机制增量扩面。(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人行襄阳市中支、襄阳银保监分局、汉江国投等)

24.强化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实施资本市场建设“园丁行",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襄政办发〔2022〕8号),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对沪深北交易所首发上市各阶段、企业境外上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民企发债、信贷、证券中介服务机构落户加大奖励力度。引导政府基金等国有资本投资上市后备“种子”企业,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深交所襄阳都市圈培育中心作用,全力服务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责任单位:市资本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汉江国投、汉江控股等)

(八)稳供应链、保畅通行动。全力以赴保障货运物流高效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经济循环。(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25.完善供应链物流体系。积极向上争取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吸引更多供应链物流头部企业和新业态企业落户,引导浙江传化、浩吉铁路、省港口集团、中通等市场主体发挥龙头作用。实施供应链提升工程,围绕全市“144”现代产业体系、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7个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打造质量高、韧性强的供应链平台,推进与市域、省域关联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动专业化供应链物流发展。建设综合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打造集企业、货物、运力、政策发布等信息数据于一体的智慧物流信息服务系统。争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建成省级多式联运创新示范区,推动小港铁水联运枢纽、唐白河港多式联运枢纽等项目建设,力争申报2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加强县域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推进供销社系统流通网络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经信局等)

26.加强物流保通保畅。常态化做好应急物资中转接驳工作。积极向有关道路货运企业宣传、落实高速公路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减免优惠等政策。积极协调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及运输,稳定企业生产。(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

27.加快打造区域性航空中心。科学有序新开航线、加密航班,持续增强襄阳刘集机场通达性,提升机场枢纽功能。落实市级航线航班奖补政策,继续对襄阳刘集机场新开客运航线给予培育期航线补贴。积极争取省民航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襄阳航空口岸临时开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商务局、市文旅局、襄阳海关、襄阳机场等)

(九)提质量、育品牌行动。巩固我市消费品工业优势,更好改善供给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8.提升产品质量。持续实施“万千百”质量提升行动,推动1000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育15家质量标杆企业。主导和参与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项以上,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数量达到10家以上。深入开展“放心消费”活动,培育创建省级示范点5个以上。在消费品行业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类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试点示范,培育创建省级试点示范6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等)

29.加大品牌培育。支持化妆品、服装、食品、家纺等消费品工业领域培育一批新品、精品、名品。开展“湖北精品”培育行动,培育认定湖北精品10个以上。推广普及、规范使用“中国供销合作"标识,持续培育“荆山沮水山珍保康”"谷城印象”等地方特色品牌。依托现有优势产业集群,强化中国有机谷、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支持熊银匠、石花等老字号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支持老字号企业进超市、进景区、进街区开展示展销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等)

(十)稳外贸、促出口行动。全年出口总额增长15%。(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30.积极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服贸会、广交会、进博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积极抢订单、抓客户。组织我市重点外经企业参加"一带一路"促交流强合作行动,熟悉相关国家投资政策环境,寻求合作机会。加强政策支持,积极为企业申报展位补贴。推广出口退税"即出即退",降低企业出口退税周期。(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税务局、襄阳海关、市贸促会等)

31.继续提升开放平台功能。扎实推进中国(襄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摸清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要素企业底数,做好人才培训、资源对接工作。落实跨境电商扶持政策,鼓励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支持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引导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信息化平台、菜鸟中心仓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提升跨境电商贸易额。推动襄阳外向物流大通道稳定运营,积极为企业争取更多舱位支持,满足企业进出口多元物流需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襄阳海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细化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增长的政治责任,各项行动的牵头单位、相关责任单位要协同配合,合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实施。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主动回应市场主体诉求和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提振企业信心。要精心策划组织推广和宣传一批落地快、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重点项目和典型经验,全力营造“稳预期、扩内需、促消费”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督办,确保成效。要靠前服务、精准调度,做好各专项行动的统筹协调,实行重点工作台账化管理,推动问题解决落实。要精心组织实施,定期梳理、督办推进情况。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20日

 

中共老河口市委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主办 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荆楚网提供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19022823号-2 鄂公网安备 4206820200003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网备案证编号420405

版权为老河口网 www.laohekou.com.cn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老河口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邮箱:lhktv000@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地址:湖北省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