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书堂中学创办于1956年,以革命烈士袁书堂的名字命名。2022年,学校多措并举有效落实“红色袁中、绿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书香浸润红色校园、信仰传承英雄精神”的校园文化主线下,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答案,在各项德育工作的扎实推进中,落实“怎样培养人”的具体举措。学校充分利用本土本乡红色资源,将红色教育同德育、研学、阅读等学校常规工作有机融合起来,讲好红色故事,传承英雄精神,培育爱国初心。让红色基因浸入学生心扉,引导学生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培育红色教育引领者,让学生成长有方向
(一)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培育红色教育的精神榜样。
学校组织专班挖掘整理引丹大渠、袁书堂烈士陵园、鄂北五县暴动旧址、袁书堂纪念馆等本乡本土的红色资源资料,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发红色校本教材《信仰的力量》。并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党史、知晓乡情,接受红色教育,让老一辈革命者、建设者的红色精神变得具体可感,引导他们自觉向本乡本土的优秀前辈看齐。
(二)强化教师精神之钙,抓住红色教育的主导群体。
用坚强的政治意识和过硬的思想素质来武装好教师队伍,让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三)培育红色讲解员,点燃红色教育的星星之火。
为让更多人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老区的革命事迹,弘扬老区红色精神,袁书堂中学精心培养3位老师、10名学生讲解志愿者,近年来已累计为2万余人次讲解革命烈士的悲壮事迹,其中学生6000余人次
二、当好红色故事宣讲者,让英雄血脉有传承
(一)以阅读分享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在青年节、清明节、建党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召开阅读分享会,鼓励教师、学生通过阅读来接受红色教育、培育爱国之情,并以阅读分享的形式宣讲红色故事。
(二)让校园文化宣传牌讲述红色故事。学校以“书香浸润红色校园,信仰传承英雄精神”为校园文化主线,通过悬挂红色标语、讲述革命故事、宣传革命人物、推荐红色书籍等形式,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收到红色文化熏陶,耳濡目染,培育优秀的品格。
(三)以舞台剧为载体宣讲红色故事。通过舞台剧来宣讲红色故事,形式上喜闻乐见,方式上更接地气,师生们的触动也会更加深刻。学校组织青年教师根据袁书堂生平事迹编写剧本《红色之路》,由本校师生参演,邀请剧团专家指导,选取四个关键节点展现袁书堂同志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四)借助互联网平台宣讲红色故事。学校在“祭英烈 学党史 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组织襄阳市新时代好少年宣讲袁书堂革命事迹,号召同学们在清明节前后开展瞻仰宣誓、祭奠英烈活动,要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永远听党话、跟党走。1名青年党员老师以《不当县长闹革命》为题讲述革命烈士袁书堂的故事被《长江红帆》采用,反响很大。
三、争做红色精神践行者,让红色教育有成果
(一)开展志愿服务,让革命精神照亮现实。学校组建一支由党员、教师、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主要开展讲解红色故事、环境卫生、整理红色资源等志愿活动。志愿服务队创建以来,累计开展活动达800余次。今年以来,20余名志愿者利用假期休息时间排练舞台剧《红色之路》,12余名志愿者搜集整理袁冲境内红色教育资料,开发红色教育课程,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3位志愿讲解员经常是在讲解员与教师间来回切换角色,还要在休息时间备课、改作业。即使是周末,也随叫随到,用最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讲解工作中去。
(二)推行光盘行动,让优秀品质代代相传。学校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从光盘行动做起”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革命前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活动开展以来,各班吃饭带上各班的泔水桶,饭后比比哪个班剩菜剩饭少,互相监督、教育,浪费现象大大减少。
(三)继承先辈遗志,为学校发展积蓄动能。对一所学校来说,践行红色精神最好的行动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融媒体中心编辑部)
中共老河口市委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主办 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荆楚网提供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19022823号-2 鄂公网安备 4206820200003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网备案证编号420405
版权为老河口网 www.laohekou.com.cn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老河口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邮箱:lhktv000@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地址:湖北省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