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赵文霏)艾源振是一名90后退伍军人,退伍后一直在外经商,通过开办建筑和装修公司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21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他决心转行至农业,回乡养殖鲈鱼和水蛭,成立了湖北源正水产养殖公司。
政策唤得游子归
偶然间,艾源振从自媒体上了解到水蛭养殖的价值和市场前景,遂计划创办水蛭养殖项目。一次回乡探亲,他了解到“两回两带”工程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后有些心动,决定去看看。
通过实地走访,艾源振发现光化街道老县城村水资源丰富,养鱼的人不少,运输车也能开到田间地头,水产发展基础条件非常好。他向父母阐述了回乡的理由:做生意要看“风口”,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个人一定有机会;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水蛭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功效,养水蛭市场空间必然大。
创业的想法有了,下一步就是付诸行动。为了掌握水蛭养殖技术,艾源振赴湖北潜江学习,耗时3个月的时间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加上平时通过书籍、自媒体等方式自学,相关技术知识储备更加充足了。
无论是室内大棚40℃的高温环境,还是室外暴雨或干旱的极端天气,抑或是水蛭生长期的凌晨两三点,艾源振都守在养殖基地,密切关注水蛭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光化街道积极协助其办理公司所需手续和证件、协调租用流转土地、调解与邻地农户矛盾纠纷、建设排水管道等。期间,多名市领导到现场调研,帮助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2022年初,湖北源正水产养殖公司正式成立,入驻光化街道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园。
创业激活一池水
“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你咋还往村里跑?”“你从没搞过养殖,能行吗?”
面对各种质疑和困难,艾源振没有放弃。
项目正式投入鲈鱼和水蛭幼苗后,艾源振发现水源并不充足,经常出现枯水期,但水产养殖行业的重头戏是既要做到零污染,又要保持水源充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特地打造了两口水井,然而效果并不显著。这可愁坏了艾源振。他将这一困难反映给光化街道,在街道的帮助支持下,为其引进了一条水源专线,才使问题得以解决。
水蛭在养殖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需要用相应的药水调理水蛭的肠胃。为此,艾源振奔走于武汉、潜江等地农科院,寻求专业教授的帮助、指导并研制生物药剂,确保水蛭种苗健康成长。
克服一个又一个创业难题后,源正水产养殖逐渐发展壮大。
目前,公司养殖占地面积近64亩,年收入200万元左右。其中,水蛭养殖占地30余亩,建造大棚15座,长方形养殖水池45个,水蛭种苗年投放量50万尾,干品水蛭年产量达500至1000公斤,年收入150万元左右。鲈鱼养殖占地15余亩,采用传统养殖和“圆桶养鱼”新型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年产量可达2.5万公斤,年收入30余万元。
源正水产养殖公司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余元,流转土地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同时带动村群众就业20人左右。2022年,在光化街道的帮助下,成功申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0万元,预计2024年开始,每年对村集体分红6万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了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渠道。
作为政协委员的艾源振还积极建言献策,聚焦我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作出提案,被评为2023年度“十佳政协委员”。
回乡创业需要勇气,投身养殖事业需要魄力。如今而立之年的艾源振,俨然成为养殖技术能手,在水产养殖行业如鱼得水,并计划在5年内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综合水蛭养殖中心,通过项目建设助推水产养殖产业振兴,引领更多群众致富。
(融媒体中心编辑部)
中共老河口市委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主办 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荆楚网提供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19022823号-2 鄂公网安备 4206820200003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网备案证编号420405
版权为老河口网 www.laohekou.com.cn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老河口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邮箱:lhktv000@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地址:湖北省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