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老河口网 > 新闻 > 部门新闻

余家冰:银丝化弦续传承 步履不停守匠心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 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 付冰洁)余家冰是“老河口丝弦”“老河口锣鼓架子”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今年已81岁的她,虽已银丝满头,却始终活跃在非遗传承一线,每周穿梭于老年大学课堂、少儿传习所与社区排练场地,用琴弦奏响古韵,以鼓点传递匠心,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每周四上午,市老年大学的丝弦教室总是座无虚席。余家冰挺直腰板,布满岁月痕迹的双手灵活穿梭在琴弦间,时而轻拢慢捻,时而快速扫弦,将“老河口丝弦”独特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讲解时,她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细细拆解,还时不时走到学员中间,手把手纠正他们的指法。

市老年大学丝弦班学员吴丹玉说,余老师虽说年龄比较大了,但是她的精神可嘉,讲课非常热情、细心、认真。我们虽然学的时间不长,但是指法、乐理知识,学得都还挺不错,现在拿到新谱子就可以唱了。

当天下午,余家冰又来到友谊路社区和锣鼓架子非遗传承团队一起彩排曲目。社区活动室内,丝弦悠扬,多种乐器合奏交织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她时而提醒队员跟上节奏,时而耐心示范讲解,力求将每个音符、每声鼓点都配合得天衣无缝。

余家冰说,人有多大的潜能,就应该发挥多大的作用。我每个星期二的上午在这儿上课,下午丝弦班子要培训,星期四的上午在这儿上课,下午是锣鼓班子,时间安排得比较紧。

从青葱少年到白发苍苍,余家冰将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老河口丝弦”“老河口锣鼓架子”的传承事业。除了日常教学与排练,她还积极带领团队走进校园、社区、乡村,让更多人领略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在面对半程马拉松等重大活动表演任务时,她也总是义不容辞地接下重任,对外展示老河口的良好形象,传播老河口的特色文化符号。

余家冰说,因为你是传承人,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要有历史使命,必须要好好地传承,还一个就是要好好地宣传老河口。让我到哪儿演出,我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我觉得我们应该是这样,这也是我的责任。

如今,在余家冰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老河口丝弦”“老河口锣鼓架子”,一批又一批的学员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她依然步履不停,继续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用银丝化弦奏响古韵新声。

中共老河口市委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主办 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荆楚网提供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19022823号-2 鄂公网安备 4206820200003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网备案证编号420405

版权为老河口网 www.laohekou.com.cn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老河口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邮箱:lhktv000@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地址:湖北省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