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老河口网 > 专题专栏 > 强国复兴有我·榜样的力量

不忘初心坚守 只为桃李芬芳——记襄阳楷模、老河口市袁冲乡纪洪小学教师陈传会

发布时间:2022-09-13 来源: 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

他是一名独臂乡村教师。小时候的一场事故让他右半身严重烧伤,右臂截肢,脖子上大大小小做了20多次手术。从教2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鄂西北山村教育,坚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挽救辍学学生100多人,创立“红月亮”爱心社。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襄阳楷模”等诸多殊荣。他就是袁冲乡纪洪小学教师陈传会。    

一颗爱心燃烧    未发工资借钱也要资助学生  

1980年的冬天,正在上一年级的陈传会发起高烧,下午提前回了家。母亲让儿子去火盆边烤火,便出门忙碌去了。谁知陈传会高烧昏了过去,身子一歪,栽进了火盆。一旁牙牙学语的弟弟吓得大哭,邻居听闻哭声赶来,此时,陈传会右边衣服已完全烧着。后来,陈传会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右臂只剩下短短一截。出院后,班里的同学都笑话他。班主任陈训来多次找到他,“传会,虽然你的身体残疾,但心灵一定不能残疾,一定要用好的学习成绩证明自己。” 

为此,陈传会加倍努力。老师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一行,他就写三行。因为只有左手,写字愈发困难。他把白纸裁成字帖大小,蒙在字帖上临摹。写字时,他用剩下的一截右臂抵着白纸,写起来满头大汗。汗水顺着胳膊浸湿了字帖,他就在胳膊下垫一本书。小学毕业,陈传会作为全年级仅有的两名学生之一,考取了当地的重点中学袁冲中学。高中毕业,陈传会考上了老河口电大的中文专业。 

19979月,陈传会大专毕业,被分配到老河口市牧场小学。这里山高路陡,交通闭塞,条件很艰苦,被称为“老河口的小西藏”。老师来一茬走一茬,更换频繁。而陈传会这个外调教师,却在这里一守就是十年,整整十年!他以身体的残疾和师者的良知,为当地村民守住了十年的殷切期望,为山里孩子放飞了十年的美好梦想。 

记得那是陈传会登上牧场小学讲台的第一节课。“快看,独臂将军!”还没等他开口,教室里一阵骚动……陈传会并没有发怒,转身用左手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虽然我的相貌丑陋,但是教学,我是一把好手!”写完,他笑着面对学生,把独存的左臂高高举起。教室一瞬间安静下来,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1997年至2000年,陈传会每月工资只有195元,但每当面对七八岁孩子因为困难而失学时那种酸楚的眼神,他仍然会义无反顾地去帮助他们。当时由于种种原因,1998年一年,他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发下来。为了让自己资助的孩子能够继续学业,陈传会经常跑到村里的小卖部去借钱,帮孩子支付学费。 

到了年底,实在揭不开锅,陈传会想跟父亲要点钱。“给我点钱,家里买盐的钱都没了。”回家坐下还没开口,父亲的一句话浇灭了陈传会的希望。陈传会匆匆到邻居家借了20元钱给父亲。回到学校,他偷偷跑到附近的山坡上哭了一下午。 

“别傻了,那么多穷孩子你帮不完!”面对同事的劝阻和旁人的嘲笑,陈传会一笑置之。在牧场村小学的10年间,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了30余位困难学生。 

一纸调令下达   他选择坚守留在偏远困难学校 

牧场小学吃水困难。每当下午放学,陈传会把最后一个学生送出校门,就挑起水桶到两里外的山沟里去挑水。 

因为陈传会只有一只手,井水又深,打水成了难题。刚开始,他把系着满满一桶水的绳索踩在井沿上,再伸出左手去拉。一拉,一踩,反复多次之后才能把一桶水从深井里拉上来。井边潮湿,长满苔藓,他好几次差点滑到水井里。 

挑水次数多了,也就有了经验:他站在井沿,左手拉,然后用嘴咬住井绳;左手再拉,嘴巴再咬。这样,水打上来了,人滑入井中的可能性也就小了。学校两口大水缸的水总是满满的,学生从早到晚总能喝上陈传会烧的开水。 

没多久,考虑到陈传会的身体条件,领导决定把他调入纪洪中学。窘迫的家境,相对优越的教学条件和待遇,陈传会决定离开。 

当陈传会正在收拾铺盖时,学生陈静和她70多岁的爷爷来了,老人拉着陈传会的手,颤巍巍地说:“陈老师,山里人穷,留不住你!收下我和孙女为你攒下的十几个鸡蛋吧!”陈静躲在爷爷背后,眼巴巴地恳求:“老师,您别走,行吗?” 

望着吃百家饭的爷孙俩,陈传会顿时泪流满面,一把将孩子搂入怀中,陈传会毅然选择了留校。这一守就是10年,直到2008年撤点并校才调入条件相对好些的纪洪小学。 

一腔热血从教  他带病教学晕倒在三尺讲台 

近年来,陈传会的脖子先后做了大大小小20多次手术,由于手术不彻底,经常化脓。 

20015月,陈传会的伤口复发,脖子肿得连喝水都艰难。学校的老师都劝他休息,不要硬撑。他笑而不答,依旧强忍着痛疼给学生上课。可一节课下来,已是大汗淋漓,浑身湿透。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考试的前两天,才去找医生。陈传会坐在椅子上,头靠墙,口中咬着一条毛巾,同事则紧紧按住他的额头。医生给他打了麻药,无济于事。锋利的手术刀在陈传会的脖子上连续割了8刀,深度达三四厘米。恶臭的脓血喷涌而出,痛得他几近休克,吓得医生急忙给他灌葡萄糖。手术后,陈传会拖着极度虚弱的身子坚持走上讲台,每节课讲完都会气喘吁吁。最终,陈传会晕倒在讲台上。孩子们哭成一片,闻讯赶来的教师把他抬到乡卫生院。当年9月份,毕业班的统考成绩公布了,陈传会所代的语文在全乡11个平行班中,名列第二!然而,有谁知道,又有谁相信,陈传会接手这个班时是全乡倒数第二! 

陈传会深知,对学生的爱,既要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更要在“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学上有真功夫。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就是要给学生插上知识的翅膀,让他们飞出大山,报效国家,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教学上,他认真备课,把课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仔细推敲,把篇章结构、语法修辞、寓含的意义,进行深入地开掘;课堂上,学生当面指出陈传会的错误或不足,他都会当场鼓励和表扬他。 

一双脚板丈量  他走遍山村家访每一个学生  

“不让一个学生流失”,是陈传会对孩子们的良心承诺。他的双脚踏遍了纪洪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走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家庭。20年来,他累计家访1000余次,成功挽救辍学生100余人,行程8000余里,就靠一只手、一双脚和一辆自行车。 

纪洪村有个孩子胡某因家境贫寒先后6次辍学,陈传会翻山越岭去家访。一次家访的途中突然下起了暴雨,他从陡峭的山梁上一直滚到了山底,右膝盖被石头划出了一道三四厘米的伤口,深可见骨,残疾的右臂也被石头撕裂了肉皮,鲜血直流。陈传会坐在暴雨中一边用烟丝塞伤口止血、用空衣袖缠住悬坠的肉皮,一边默默地流泪……当陈传会一瘸一拐地站在胡家门口的时候,胡和他的妈妈望着全身湿透的陈传会和不断滴落的血水,都哭了。他以教师的真情和良心再次唤醒了孩子,唤醒了孩子的家人,唤回了辍学的学生。 

为了挽救辍学学生,到底付出了多少时间、心力与艰辛,陈传会也记不清楚。多少次,他下午放学跟学生进村家访。每当走访完全村五、六个学生的家,已是夜晚10点多,再踏着崎岖的山路返回,踩空跌倒、滚下山坡对陈传会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回到学校后,陈传会还要坐在孤灯之下读书,坚持写工作笔记、生活日记,到目前为止,陈传会的读书、教学笔记草稿摞起来达半人多高,累计有近千万字,40多篇文章在各级刊物发表。 

一轮“明月”升起  他义务辅导情系留守孩子 

20164月的一个中午,陈传会正在厨房做饭。学生胡国林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手中还拿着一个冷硬的馒头,怯生生地说:“陈老师,我的脚扭伤了,不想回家。你把我的馒头热一热,行吗?”望着他肿得又粗又亮的脚丫,陈传会心疼不已。胡国林家距学校十几里山路,而且全是羊肠小道,父母均在外打工。陈传会把他留在学校,由他来照顾,这一照顾就是三十多天,陈传会不顾自身残疾,背着胡国林往返于诊所、教室、宿舍,做饭、洗衣、擦澡、洗脚,整整一个多月“又当爹又当妈”,直到胡国林脚伤痊愈。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个同样需要人照顾的残疾人,陈传会图什么?图的就是良心! 

20089月撤点并校,陈传会与学生一起离开了牧场小学,调入了现在的纪洪小学。当年11月,陈传会就发起并成立了“红月亮”爱心社,免费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帮助孤残儿童和贫困家庭的孩子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学校专门腾出几间房子,供陈传会辅导学生。爱心社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组织留守儿童绘画、下棋、读书、拉家常,或者通过网络视频电话与在外务工的父母互叙亲情! 

“红月亮”爱心社,山村孩子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不再乏味,这里成了留守儿童温馨的家园和心灵的港湾。学生陈楠说:“我留守,可我不孤独。因为这里有陈老师的关爱!”创办以来,爱心社累计收留了300多名留守儿童。 

陈传会为留守孩子所做的这些,与他的经历分不开。7岁时,他失去右臂,经过艰难求学,如今站在了三尺讲台上。他能体会这些留守孩子的孤独和忧伤。 

山村升起“红月亮”,留守孩子喜洋洋。201310月,“红月亮”爱心社被评为襄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 

20147月,陈传会加入了志愿者公益组织,四处奔波、化缘。20158月,陈传会为学校的患有糖尿病小姑娘任萍,寻求到十堰糖尿病血糖仪公司的救助,为任萍送去9000元现金和药品、医疗器械等。近年来,陈传会又为郑思源等8名孤残贫困、单亲留守孩子联系到了资助他们的个人或团体,少则每月200元,多则每月500元,为圆这些孩子的读书求学梦提供了有力保障。 

耕耘在三尺讲台这片热土之上,陈传会以青春燃亮党的教育事业,以生命谱写育人的美丽赞歌。繁忙的工作之余,陈传会经常提醒自己:“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经常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回忆起当初为什么启程;经常让自己回到起点,给自己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经常纯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双澄澈的眼睛。” 

不忘初心坚守,只为桃李芬芳。陈传会愿用残缺的臂膀,成就每一个孩子自由翱翔的翅膀! 


中共老河口市委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主办 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荆楚网提供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19022823号-2 鄂公网安备 4206820200003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网备案证编号420405

版权为老河口网 www.laohekou.com.cn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老河口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邮箱:lhktv000@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地址:湖北省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