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江山小学教师闫善合家庭,一家人明德崇礼、互敬互亲、携手上进。他们有四代为师、教育世家的执鞭脉络;有教书育人、桃李满园的教化传承;有教子有方、献身国防的家国情怀;更有百善孝先、扶老济幼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亲朋好友、街坊邻里远近称道的幸福家庭。
耕读传家训,四代为人师。闫善合今年57岁,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和妻子袁宾升是小学同学,如今均被评定为副高级教师。1985年高中毕业后经考试被聘请到村小学任代课教师,妻子早他一年到在村小学任代课教师。1987年结婚成家,1996年由民办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妻子袁宾升则出自教育世家,一门四代皆为人师,祖父、父亲、她同胞兄弟姊妹就有五人从教,侄儿、侄女也入职教师也过三年。
视生如子女,桃李春满园。闫善合夫妇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8个春秋。在村小李家寨小学工作扎根乡村育桃李23年。九十年代,受“打工潮”的影响,村里的孩子上完小学就不愿继续学习,看着这些即将失学的孩子!下班之后的串门成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串门主要内容就是劝说家长要支持孩子继续念书。那时全村8个生产队,散落在学校四面八方,7、8队离学校来回一趟要跑两三个小时,那时候条件差,都是山路也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家访就靠走路,一年下来,鞋子跑烂个八、九双是常有的事儿。家庭困难但是很上进的陈学金,经过数次家访最终返校,隔三差五给他加个餐,当他考上大专临走时,袁宾升悄悄塞给他5块钱。至今感念:最怀念袁老师做的韭菜鸡蛋。
子孝儿媳贤,报国为家园。闫善合的儿子儿媳均为中共党员。2009年12月,闫昆作为大学生士兵走进军营,经过努力,从普通战士到军校优秀学员再到现在武警北京总队某部上尉中队长,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中队领头雁”、“四有优秀干部”、“武警部队武教头”。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部队嘉奖数次。为了备战,他每天训练近17小时;射击研究中,每天要完成上千次的扣扳机训练、转体定型,虎口因为要拉手枪套筒,被咬了无数回,以至于贴个创可贴都找不到地方;为了贴近实战,他编写了五万多字的战术训练教案……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四有”中国军人。
儿媳杨丽丽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机器人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工作中她是积极进步的党支部书记;学习中,她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先后荣获国家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一等奖学金、学院二等奖学金数次;国际学术期刊SCI发表4篇、EI发表2篇,授权专利7项;生活中,她是孝顺的好儿媳、家庭的贤内助、教子的好母亲、持家的多面手!
百善孝为先,家风代代传。一路走来,相濡以沫,闫善合夫妻竭尽所能地承担起照顾老人、赡养父母的义务,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父母更多关爱。每天都会给父母打电话问候,每周回去看望老人,让他们能安享晚年。对待兄弟妯娌,他们“分家不分心”,遇到困难商量解决,共渡难关。大家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形成了宽容谦让、互相关爱的文明家风。这种家风也潜移默化中传到了晚辈后生身上。
2020年小孙女的到来给家里增添了不少欢乐,但儿媳杨丽丽既要忙于学业又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分身乏术。因闫善合夫妇工作走不开,她主动说服自己的母亲到北京帮忙照看孩子。视频通话常态化,让他们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孩子们的孝顺让闫善合、袁宾升十分欣慰,始终把儿媳当成自己的亲闺女,时不时提醒她要努力工作。每次回来探亲,儿媳和儿子都会首先去探望爷爷奶奶,陪老人聊天、争抢着帮老人多做些家务,弥补他们不能陪伴老人的遗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礼记》有云,“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闫善合袁宾升一家正迎着新时代的朝阳,和着新征程的强音,携手齐心,共创、共建、共进、共享和谐美满幸福吉祥的最美家庭!
(融媒体中心编辑部)
中共老河口市委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主办 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荆楚网提供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19022823号-2 鄂公网安备 4206820200003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网备案证编号420405
版权为老河口网 www.laohekou.com.cn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老河口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邮箱:lhktv000@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710-8241616 地址:湖北省老河口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