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老河口网 > 部门网页 > 纪监委 > 工作之窗

老河口:强化村集体“三资”使用监管 守好乡村振兴“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5-05-06 来源: 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这笔增收的租金用来修缮了道路,现在环境卫生好了,路也没坑了。”日前,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小陈营村村民老刘说道。

此前,该市竹林桥镇纪委书记江富保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检查中发现,小陈营村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将耕地和住房向外发包。了解情况后,镇纪委迅速督促该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耕地和住房全部收归集体,并重新发包。目前,该村集体每年固定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

农村集体“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难点。近年来,老河口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责职能,紧盯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廉政风险点,强化监督执纪,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资金在“阳光”下规范、高效运行,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乡村振兴资金来源广、数量大。该市纪委监委聚焦关键环节,督促各乡镇(街道)对农村集体“三资”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以及乡村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进行全面深入自查排查。同时,按照“一盘棋布局、一体化发力”原则,将全市10个镇(街道)划分为南北2个协作片区、6个作战单元,采取“片区监督互检+联合监督巡检+监督问题联解+监督案件联查+监督治理联动”模式,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落实、资产资源处置等环节,对全市村(社区)开展片区联合抽查。此外,督促市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分批对全市217个村开展全覆盖审计,对信访反映比较集中但自查问题较少的村(社区)组织第三方对财务和合同进行专项审查。截至目前,共整改摸排出白条入账、超期发包、低价发包等问题1198条,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0%。

“为统筹力量,我们成立农村集体‘三资’专项监督综合协调组、合同鉴定专家组、扫黑除恶组、违纪违法行为查处组,并从市级层面制定了《‘三资’常见问题整改参考意见》《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工作指南》《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制度手册》等指导性文件,为监督整改提供工作指引。”该市纪委监委党风室副主任张洪锋说道。

为充分发挥好信息化平台对“三资”的监督、规范作用,该市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专项检查,实现数字赋能、阳光运行。截至目前,向乡镇反馈问题26个,均已整改完成。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暴露出的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对查办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案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下发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市农业农村、财政部门针对存在的风险漏洞,修订完善《村级非生产性支出管理实施办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10余项制度;强化“三资”信息化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以图管地、网上预警;督促市财政局对“三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汇编形成《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制度手册》,统一发放至全市255个村(社区),进一步推动提升“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选准切口,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警纠治,推动案件查处,压实各方责任,促进完善机制,深化源头治理,持续擦亮乡村振兴清廉底色,让群众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乔怡峰 李韵哲 付子睿)

主办单位:中共老河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老河口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老河口市纪委监委

联系地址:老河口市天河路33号

联系电话:0710-8221818 邮编:441800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19022823号-2 鄂公网安备 42068202000030号